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普及,肺部结节手术已经逐渐从传统的开胸手术向微创手术的方向发展。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和患者所接受。随着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的广泛应用与实施,在这种手术方式中,引流管的选择和放置对于患者的术后快速康复至关重要。
1. 减少创伤:细引流管的管径较小,因此在置管时对患者的创伤也相对较小,有利于减少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
2. 加速康复:由于细引流管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术后疼痛减轻,可以更早地进行肺功能锻炼和下床活动,从而加速康复进程。
3. 引流效果:虽然细引流管的管径小,但研究表明,只要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和方式得当,其引流效果并不逊色于常规引流管。此外,细引流管内壁光滑,抗血液凝集能力强,不易堵管。
4. 方便护理:细引流管管径小,更易于固定和护理,减少了因引流管脱落或移位而引发的风险。
枞阳县人民医院胸外科于2024年1月开始,开展了在单孔胸腔镜下肺部结节手术后使用细引流管及超细胸腔引流管46 例,平均住院3天,患者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与常规引流管相比,可以显著缩短术后住院天数、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如肺不张、气胸、肺炎等)的发生率。这些优势使得细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引流管的放置:引流管的放置位置和方式对于引流效果至关重要。在单孔胸腔镜手术中,应根据手术部位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放置位置和方式。
2. 引流管的观察:术后应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情况,包括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质等,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
3. 引流管的拔除:引流管的拔除指征通常包括24小时胸腔引流液量小于一定量(如100ml)、肺复张良好等。在拔除引流管前,应进行充分的评估并确保患者符合拔除指征。
五、小结与展望
细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结节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术后疼痛、减少并发症发生、减轻社会经济负担、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注意引流管的放置、观察和拔除等关键环节,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手术效果。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推进,近年来,无管技术(Tubeless技术)已得到显著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院胸外科将引进并开展该项新技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